梁山一百单八将排列座次后,紧接着便开始了分工工作。马军五虎将、八骠骑、十六小彪将、步军十头领、十七将校的名单一出,场面几乎混乱不堪,犹如乱点鸳鸯谱。令人不禁惊讶的是,明明武功堪比双鞭呼延灼的病尉迟孙立,却只能屈居马军地位最低的小彪将;而那位行事没遮拦、连骑马都不太懂的穆弘,居然被任命为马军骠骑兼先锋使。更有趣的是,芒砀山三盗本领高强,能轻松击败九纹龙史进的三千马军,但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晋升为天罡星,甚至连步军头领的位置都没有空缺。所谓的十七将校,几乎堪称“闲人收容队”。
当然,梁山的座次和分工究竟如何公平,我们暂且不论,今天我们更想讨论的是一件更为荒唐的事情:作为一个害怕死的宋江,居然专门为自己安排了四位贴身保镖。他的四大“护卫”分别是:马军骁将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步军骁将毛头星孔明和独火星孔亮。虽然将这些人称作战五渣可能有些过于苛刻,但说他们是梁山的三流甚至四流高手,倒也不为过。
展开剩余76%所谓的“守护中军”,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宋江的安全。按理说,即便这些人没有像许褚、典韦那样的勇猛,也应该有夏侯惇、曹洪那样的忠诚,在关键时刻愿意为主帅舍命。然而,吕方、郭盛、孔明、孔亮显然并不具备这种忠诚和勇气。吕方和郭盛在上梁山之前,虽然是宋江的追随者,但与宋江并无深厚的私人感情,远不如小李广花荣与黑旋风李逵那样“情深义重”。至于孔明和孔亮,他们曾在白虎山自立山头,从未考虑过加入梁山,也没有在叔叔孔宾被捉后寻求宋江的帮助。
事实上,孔明和孔亮从心底里就不愿意成为宋江的部下。对他们来说,坐山大王比在梁山当杂役强多了。他们知道自己的武功不高,加入梁山后,恐怕不会受到重视。当时梁山已经有七八十个好汉,而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武功都要比他们高。孔明和孔亮的武艺其实早有展现,孔亮刚一登场,就被武松轻松制伏,仿佛一个孩子一般被翻倒在地。而孔明与呼延灼交手时,施耐庵评论他“武艺不精”,不一会儿便被擒获。与呼延灼对阵,李忠虽然武艺平庸,但至少能撑过十几个回合并成功逃脱,孔明和孔亮的差距,显而易见。
吕方和郭盛上了梁山后,唯一让人记得住的“英勇事迹”就是在攻打曾头市时的一个小插曲。两人合力攻战曾涂,却在曾涂的枪尖缠住他们的方天画戟时陷入困境,差点丧命。若不是花荣在背后用暗箭偷袭,吕方恐怕早就挂掉了。方天画戟本是绝世武器,但放在吕方和郭盛手中,却成了装饰品,差点成为了他们自己的绞索。
宋江之所以选择这几位作为自己的“贴身保镖”,很可能是看中了他们手中兵器的华丽。实际情况却是,吕方和郭盛即便联手出战,没有燕青的弩箭帮忙,恐怕连一个无羽箭的丁得孙也未必能打过:“丁得孙舞动飞叉,死命抵敌吕方、郭盛,不提防浪子燕青在阵门里看见,放下杆棒,身边取出弩弓,搭上弦,放一箭去,一声响,正中了丁得孙马蹄,那马便倒,却被吕方、郭盛捉过阵来。”两位不堪一击的保镖,居然也被宋江安排做了贴身护卫,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梁山之中,真正擅长马战且与宋江关系密切的,应该是小李广花荣和豹子头林冲。花荣与宋江的关系微妙,虽然两人有交情,但并没有像林冲和宋江那样,显得尤为亲近。林冲的为人也很奇怪:他在火并王伦后并没有自立为山头,而是推举了晁盖;而晁盖刚去世,林冲又带头支持宋江接任寨主。似乎林冲有一种甘愿为他人做小弟的心理,他甚至比宋江年长三四岁,但仍然称宋江为“哥哥”,丝毫不觉得尴尬。
宋江之所以不选林冲和花荣作为保镖,显然是考虑到他们的形象与自己差距过大。如果这两位壮汉把宋江夹在中间,宋江无疑会显得更加矮小和暗淡。林冲和花荣若做保镖,简直是大材小用。而鲁智深与武松这两位数一数二的步战高手,既有勇力又具忠诚,可是宋江压根不敢提出让他们做贴身保镖的要求——鲁智深肯定会甩袖而去,武松则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
鲁智深和武松,虽曾受宋江的恩惠,但他们在梁山的成长和贡献早已还清。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等山头的加入,已经大大增强了宋江的势力。而当时,宋江按照晁盖的遗嘱,本应将寨主之位让给卢俊义,然而鲁智深和武松却在众人面前明确表态:“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名自都散!”他们显然已经不再欠宋江什么情,也不再需要为他效力。宋江此时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默默忍受。
鲁智深与武松自有一股豪气,他们绝不会屈居人下,也不会甘心做任何人的“保镖”。面对这两个英雄,宋江只能无奈叹息:有能力的他不敢信任,信任的又没有能力。而这四个“贴身保镖”,显然也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宋江的安全——正如在昭德城之战时,正是鲁智深、武松和刘唐奋力回身,才为宋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那四大保镖估计早已溜之大吉。
宋江的用人困境,可见一斑:他既没有枭雄的气度,也缺乏相应的智慧。吕方、郭盛、孔明、孔亮的武功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究竟算是几流呢?如果是你坐在梁山头把交椅上,会选哪四位马步军头领来担任“守护中军骁将”呢?
发布于:天津市垒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