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解同学
编辑|小解同学
曾经风光无限、甚至一度跻身行业第7的绿城集团,竟然在去年负债就已高达3943亿元。
今年3月,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绿城集团董事长张亚东,居然轻飘飘地辞职了。
就在大家猜测他还会去哪里高就时,一条标题为“张亚东在香港机场被带走调查”的新闻就闯进了众人的眼帘。
一个欠了千亿的集团负责人会在机场干什么,简直不言而喻。
不过话又说回来,曾带领绿城中国走向辉煌的张亚东又是如何落得如此田地的呢?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华网财经】【新京报】(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天降高管
看到张亚东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把绿城的各项指标往上提那么多,就以为他是什么房地产老手的话可就错啦,他之前只是个在体制内工作的经济学博士。
年轻时的张亚东从基层工作做起,他曾在大连市出租车总公司上任过,后来在大连大汽集团一路干到了总经理,积累了不少企业管理的经验。
后来甚至还担任过普兰店市的市长、大连的城市建设管理局的局长结识了不少房企高层,也为他后来进入房地产行业埋下了伏笔。
在2013年时,45岁的张亚东更是走上了自己仕途的最高点,成功当选了大连市的副市长,不过他人生的转折很快就来了。
当时的绿城还是由创始人宋卫平带领的,他是一个标准的理想主义者,他甚至曾说过绿城姓“理”不姓宋,而这个“理”,便是理想的“理”。
宋卫平在职期间一直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做,从设计,用料,乃至绿化都精心准备,做得很是用心,溢价率比行业平均高出近20%。
他做的很成功很踏实,让绿城一度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引无数人竞相模仿,但一直从未被超越。
不过时间一长,问题也就慢慢浮现了,因为成本过高周期过长,绿城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后来因为资金链的问题,更是只能寻求合作。
但因为口碑良好,中交集团便出资88亿港元,一跃成为绿城集团最大的股东。
刚开始还是继续由宋卫平管理,但他一直表现平平,拿到投资后,集团在他的领导下并没有提高可观的业绩,于是中交集团便在这时把张亚东送了过来。
而绿城一贯的作风和张亚东的理念相去甚远,在他刚空降到绿城后,就立马进行了大改。
风险和机遇并存
张亚东实在是看不惯绿城这慢工出细活的脾气,在他看来,别的企业一年做俩项目,而绿城两年才能做出一个,这样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于是他一上来便提出了一个名叫“5912”的高周转策略,意思就是5个月内开工,9个月开盘,12个月实现金流回正。
张亚东便压缩项目开发的周期,从两年压到一年,其中还要保持质量,这让不少员工们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他还看重规模扩张,用自己前些年攒下的资源帮助绿城解决了土地资源过少,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让资金的效率有效翻倍。
而销售额也从千亿出头直接蹿到了3500亿之多,绿城的行业排名也从17名一跃升至第7名。
如此的成功让张亚东觉得自己简直是天生来干这个的,甚至野心勃勃地宣称要在2025年冲击6400亿的营业额。
其实别看当时的收入那么快,其实都是在揠苗助长,藏着不少的隐患。
在2020年,住建部出台的“三道红线”,就是在提醒大家,借钱搞投资,玩“高负债、高周转”这一套风险极大,但张亚东熟视无睹。
而在2022年房地产市场急刹车时,别的企业都纷纷减速保命,反观张亚东这边还在狂踩油门,原因无他,因为他觉得自己“家大业大”,这些根本影响不了他。
甚至在这时他还在花大价钱买地,北上广深哪里的拍卖会都不错过,一年能花400亿用来拍地,给各大股东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就在大家都在质疑张亚东的时候,他却要绿城集团的销售额、总资产、自投项目分别都进入前十。
但这次他真的赌错了,绿城的毛利润同比下降22.47%,净利润狂跌近30亿,负债也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虽说在投资市场,有大赚的可能就有大亏的风险,但让人对他更加来气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跑路未遂
别看前期张亚东带绿城混的风生水起,但如今就算是捅出了这么大一个篓子,他居然仍有千万年薪。
甚至据说张亚东从公司领取的薪酬、津贴及实物福利总额,能高达约7114万元人民币,这让很多人不爽。
而且在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后,他并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偷摸搞小动作。
看到中交不再如以前那样支持自己,就想拉上第二大股东九龙仓,一起引入新的投资人,减少中交的股份占比,让自己更有话语权。
如此的忘恩负义,让中交忍不住和东九龙仓聊了聊,甚至中央巡视组都点名中交这样只控股没有实权是不行的。
在多次引得股东们震怒后,张亚东暂时安分了,但却在2025年的3月,张亚东突然轻飘飘地“因为工作变动”辞职卸任了。
外界顿时议论纷纷,有不少人都在猜他将会去哪里高就,也有人认为他将“卸甲归田”享受生活去。
殊不知,此时张亚东的几个心腹接连失联,这让他感觉很是不妙,慌忙套现了2000万,准备直接飞加拿大躲躲。
直到机场的工作人员在登机口将他拦下,双方交涉了有十多分钟,才把不情不愿的张亚东拉走了。
这件事被曝出来的4天后,中纪委国家监委的网站发布了一篇《紧盯国企领域“逃逸式辞职”的问题》的文章。
这很难不让人不联想到,前不久差点成功“辞职逃逸”的张亚东。
而中交集团这边派了一个叫做刘成云的人来绿城接班,刘成云是个老中交人,在中交干了有34年之久。
同时中交集团还把房地产和总部进行了分离,接下来绿城的发展,就要看新接班人是否有这个能力了。
结语
张亚东对绿城做出的事情很像是在揠苗助长,只考虑收益和名气,从不考虑风险,而事实也为我们证明了,这样做很容易“翻车”。
如果张亚东在绿城辉煌时见好就收,肯定不会落得如此局面。
在捅了近4000亿的娄子后,他就想跑路,这种没担当的行为也必然会让他付出代价。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华网财经】【新京报】
垒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