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力量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交战双方在实力对比极为不均衡的情况下展开较量。面对这种极为艰难的局面,中国志愿军与朝鲜军民紧密协作,连续发动了五次大战役,携手朝鲜人民军和广大民众共同谱写了一段英勇壮烈的战争史诗。最终,这场战争迫使嚣张的侵略者在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外界普遍印象是中国志愿军以240万大军独自对抗由美军及其盟军组成的联合国军,将狂妄自大的敌人击退至三八线以南,而朝鲜军队似乎只是配角,真正的中坚力量是中国军队。然而,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全面和客观。正如毛主席所强调的,“是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朝鲜军队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其整体人员素质、战斗意志和装备水平,在当时的亚洲国家中毫不逊色。
朝鲜人民军的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苏联军队中的朝鲜族官兵。例如,第105坦克旅拥有三千多名参加过苏德战争的朝鲜族老兵,这些士兵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将苏联先进的装备与军事思想深刻影响并融入朝鲜人民军。朝鲜军队的战术风格与苏军几乎一模一样,典型的火炮主义战法,即利用重武器发动猛烈炮击,随后步兵在坦克和空军的协同配合下对敌阵地发起攻击。
展开剩余79%第二部分是曾服役于日本军队的朝鲜族官兵。朝鲜半岛曾被日本长期军事占领,日本将朝鲜视为兵源基地,对大量朝鲜青少年进行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导致不少朝鲜族人被迫参军日军。
第三部分则是中国境内的朝鲜族官兵,他们大多曾参加过中国解放战争,组成了朝鲜人民军的步兵第5师、第6师和第7师。
那么,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呢?
在仁川登陆之前,朝鲜人民军已经将苏联多兵种联合作战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战绩斐然,曾一度将美韩军打得溃不成军,累计消灭美军约六千人,韩军七万多人,其战斗力不可小觑。若非后来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朝鲜人民军极有可能实现对朝鲜半岛的全面控制。
然而,必须看到,朝鲜人民军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存在明显的致命弱点。每当处于不利局势时,往往陷入被动挨打,甚至遭遇惨重溃败。中国军方曾预判美军将从仁川登陆,并及时通知朝鲜方面,但金日成并未给予充分重视。美军一旦成功登陆,战局便迅速逆转,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出现大规模溃败,节节败退。
面对美军强势攻势,朝鲜人民军难以组织有效抵抗,金日成不得不向苏联和中国求援。直到中国志愿军入朝奋勇作战,朝鲜军队才得以逐渐稳定阵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在志愿军进入朝鲜后,朝鲜人民军依然保持高度警觉,尽管损失惨重,他们在血岭和伤心岭阻击战中仍表现出堪比上甘岭战役的顽强战斗力。对此,李奇微在回忆录中曾写道:“‘血岭’和‘伤心岭’战斗,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惨烈紧张的交战。”经过一个多月的夏季攻势,联合国军以7.8万人的惨重伤亡代价,才勉强推进两公里。此后,北朝鲜人民军的军力逐渐恢复并提升。
必须承认,在后勤供应充足、地形优势明显、兵力占优的条件下,朝鲜人民军展现了不俗的战斗力,甚至能与二战欧洲战场上的德国机械化步兵师相媲美。但遗憾的是,朝鲜人民军过于依赖装备和苏联军事理论,缺乏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斗方式较为机械化,严重限制了其实战效能。
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对比更加明晰。
毫无疑问,志愿军整体战斗力优于朝鲜人民军。志愿军部队之间协作默契,善于因地制宜,战术灵活多变,随机应变能力强,这正是志愿军卓越的战术素养体现。正因如此,虽然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一度处于劣势,但从全局看,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三制”战术在抗美援朝中被广泛应用,对美军造成了极大杀伤,使其陷入惨败。“三三制”是指三人一组,组成三角形阵型,三人之间保持一个手榴弹爆炸范围的距离。该战术极大发挥了小队协同防守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部队战斗力。尽管只有三人,三者职责分明:一人主攻,两人掩护与火力支援。此战术将战斗损失降至最低,一旦有人牺牲,立刻有新兵顶替继续战斗。
抗美援朝初期,入朝志愿军多为来自东北的第四野战军,他们对“三三制”战术驾轻就熟,运用自如,远胜其他部队。这一战术对轻步兵部队缺少重武器的局限发挥了关键作用,令美军机械化部队多次失去优势。淮海战役中的黄维对此深有体会,曾戏称自己把汽车当成了沙袋用。
在清川江战役中,志愿军对美陆军第二步兵师发起毁灭性打击。战士们准确找到敌军防线中薄弱的东翼——由500名韩国士兵把守。根据“三三制”原则,志愿军以单兵间距分散队形,最大限度减少美式武器的杀伤效果。
还未等美军反应,这500名韩国守军便在第一波攻击中溃逃,东翼被打开缺口,致使美军第二步兵师阵地完全暴露。突破口被迅速扩大,最先遭遇的是美军前线的第九团。习惯依赖重火力支援的美军陷入恐慌,他们赖以自豪的重武器根本无法发挥作用。美军发出的电报中不断传出惊恐呼声:“中国人无处不在,我们的防线快撑不住了!”
崩溃的第九团拼死向第二步兵师师部靠拢,期望那里火力更强,但他们并不了解志愿军的战术机动性。志愿军趁机将师部团团包围,令美军期待的火力配置同样失效。
志愿军以“三三制”队形发动多次冲锋后,美军毫无对策可施。值得一提的是,美军素以世界上最强大火力自信,坚信阵地坚不可摧。可如今,美第38团仅战斗两小时即溃败,整个步兵师陷入混乱。试图自救的第九团三营几乎全军覆没,许多连队仅剩一两人持枪,其他人纷纷投降。美第2步兵师仅三天便被击溃,被迫弃守阵地。清川江战役共击毙及重伤敌军7485人,俘虏3616人,合计11101人,缴获大量坦克与火炮装备。
总结来看,朝鲜人民军在战争初期表现出强劲战斗力,但因战术灵活性不足、后期兵力与老兵伤亡严重,其整体战斗力显著下降。随着战争的深入和新兵的成长,朝鲜人民军在后期的多次战役中也展现出一定水准的作战能力。
发布于:天津市垒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